3月29日,《株洲日报》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湖南株洲:一江碧水绕新城》,《株洲晚报》介绍企业搬迁后厂居生活小区管理经验的《株洲261家企业关停后,生活小区谁来管》,经株洲日报社统一推送至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等平台,加之株洲日报社旗下的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每篇浏览量逾200万次。其中,仅在新华社客户端平台,两篇稿件的浏览量就双双突破100万次大关。
地方媒体能突破地域局限,打造100万+的爆款产品,得益于融合传播"借船出海"。可以看到,今年以来,株洲日报社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对接大号平台,在主流新媒体上唱响主流舆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呈现出了新气象。
实施新媒体进驻工程
地方党报不能满足于在当地传播,应该主动积极利用互联网全领域传播的特点,为党的宣传事业抢占新阵地,为传播地域好故事尽好责。
按照中央要求,株洲日报社纵深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确定今年的总体思路:往外融、向上融,传播株洲好声音;往下融、向宽融,实现党媒信息全覆盖;往里融、向深融,扩大党媒影响力。
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之一,株洲日报社实施新媒体进驻工程,主动对外传播株洲好声音、讲好株洲好故事。主要做法:其一是抢阵地。3月起,安排专人负责,主动进驻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今日头条、凤凰网、抖音、百家号及"学习强国"等大号平台,在新媒体上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其二是精内容。每天精选稿件,有计划地精准推送,主要包括市主要领导的重要活动;全市性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改革发展、保障民生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体现株洲好形象,传播株洲正能量,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好故事;报社自身原创的重要评论、重大报道等。其三是建机制。严格落实融合发稿"三审制",明确各类审稿责任人。建立激励机制,报社今年专门设立了"媒体融合奖",在月度优稿评选中,综合点击量、转载次数、社会反响等传播效果,对融合传播成效突出的重点稿件进行奖励,强化移动优先理念和媒体融合传播意识,调动记者、编辑外宣积极性。
从纸端到"屏端"走向全国
自今年以来,株洲日报社主动向人民网供稿60余条,向新华社客户端供稿40余条,抖音平台发布反映全市重大活动、市民幸福生活的小视频600余个。
株洲市部署产业项目建设年和温暖企业活动,《株洲日报》连续刊发3篇评论,倡导抓产业兴实体、优环境助企业的导向,随后将其整合加工成《当好"店小二",营造"小阳春"》的一组新媒体评论,配上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漫画,在人民网、新华网论坛、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把株洲大力发展产业项目、帮扶企业发展的号角吹得更远更响,反响良好。
全国两会期间,株洲日报社推出深度报道《湘赣边区18县市联手谋划"干大事"——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我市南四县纳入其中,当如何作为?》,以消息+解读+专访+评论+图示的多种体裁组合式报道,多维度解析示范区创建的背景,株洲的基础、优势与初步规划,以及各方代表的声音,报道推送至人民网、今日头条、新华网论坛以及湖南省政协"政协云"平台,示范区创建的株洲好声音直通全国两会会场。
此外,《株洲日报》记者撰写的绿化城市、美丽家园的经验报道《昔日:向着花园工厂迈进 今朝:一江两岸绿映红》,还首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没有好的内容,传不快、传不广、传不远。株洲日报社两篇报道实现100万+不是偶然,一篇是生态题材,一篇是民生题材,这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民生关注的热点。因此,找准关注点才有了这么好的传播效果。
记者底气足报社"四力"强
新媒体进驻工程的实施带动,"借船出海"的平台效应,倒逼着记者、编辑增强全媒体意识,更加主动地提高稿件质量,提高融合传播的主动性、自觉性。
3月14日,我国轨道交通研发领军企业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发布消息,该公司旗下的时代电气自主研发的大容量数据5G转储系统在成都机务段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正式在全球率先迈入5G时代。这是世界级的重大技术创新。《株洲日报》记者用心采访,精心撰写出消息稿件《株企自主研发5G转储系统成功应用》。凡闻科技大数据平台显示,该报道被众多国内媒体主动抓取、转载转发,"株洲智造"通过地方党报的报道传遍全国。
通过大号平台的辐射,地方党报传播率呈几何级数爆发式增长,综合效应开始显现。株洲日报社记者"腰挺得更直了",在跑线单位更有底气;许多县市区、市直部门的负责人寻求报社帮助,通过大号平台多向外推介他们的工作举措与经验;一些市场和销售不在株洲本地的大型企业,也看到了株洲日报社融合大宣传的效果,密切了与报社的对接联系,株洲日报社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明显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地方媒体在大号平台的相关报道成为爆款、"网红",放大了主流舆论声音,众多网友在报道后跟帖互动,为地方发展喝彩,为报社的融合传播做法点赞,多平台、多声部同频共振,为改革发展发挥了凝心聚力的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