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贵州省黔东南日报社响应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主动担当,把新闻扶贫作为报业发展的战略进行布局,以"发好新闻扶贫'1234'声"为基本思路和方法,新闻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关键词]脱贫攻坚 新闻扶贫 报业发展 黔东南日报社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贫困地区的党媒,贵州省黔东南日报社响应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战的号召,主动担当,把新闻扶贫作为报业发展的战略进行布局。3年来,黔东南日报社全体新闻工作者在报社党委的带领下,以"发好新闻扶贫'1234'声"为基本思路和方法("1234"即一个统揽、两个阵地、三个重点、四个效应),新闻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以"一个统揽"坚定新闻扶贫新信心
贵州,在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这其中,黔东南州又是贵州脱贫攻坚的主阵地。在20世纪90年代,贵州响应中央号召进行了"八七"扶贫攻坚行动,重点是"两山"地区,就是黔西南的"麻山"和黔南的"瑶山",主要解决了温饱问题。当前,贵州的脱贫攻坚依然聚焦在"两山"地区,即雷公山和月亮山,这两座山都在黔东南,目标是在2020年前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同步小康。2018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的战略部署和行动号召。紧接着,省委宣传部在全省新闻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提出了"文军扶贫"的具体要求。作为州委机关报,黔东南日报紧紧围绕精准扶贫中心,紧紧围绕服务脱贫攻坚大局,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力以赴,以脱贫攻坚统揽报业发展全局。
(一)坚定以脱贫攻坚统揽报业发展全局的战略定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对黔东南日报社来说,新闻扶贫是重要的坐标定位,也是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我们要牢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进新闻扶贫行动。
(二)构建以脱贫攻坚统揽报业发展全局的大格局。整合报社各部室、报纸各版面、新媒体各平台资源,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围绕新闻扶贫大主题,形成主题宣传扶贫、周刊宣传扶贫、免费广告扶贫、公益活动扶贫、党建扶贫等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新闻扶贫格局。
(三)完善以脱贫攻坚统揽报业发展全局的新机制。报社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指挥长、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的新闻扶贫工作领导机构,研究调度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帮扶村精准脱贫工作等,把新闻宣传、媒体融合、报业经营、党的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新闻扶贫上来,自觉做到各项工作与扶贫的有机链接和深度融合。
以"两个阵地"发好新闻扶贫新声音
我们深知,新闻舆论工作是凝聚人心的工作。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我们牢记"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以坚守两个阵地即传统舆论场和新兴媒体舆论场为根本,加快脱贫攻坚舆论引导工作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在脱贫攻坚工作的"领航者""定盘星"作用。
(一)坚守传统舆论阵地,发出脱贫攻坚冲锋号。按照各级部门关于提升党媒舆论引导能力的要求,紧紧围绕中央、省和州脱贫攻坚阶段性部署,以专栏评论、系列评论等方式,不断强化党报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言论引导。2018年以来,头版发表《牢牢把握"八要素"深化农村产业革命》等"东南时评"系列评论28篇,推出《2018年是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等"社论"系列评论13篇;二版"灯下漫笔"栏目发表《"最多跑一次"更需跑进群众的心里》等言论200余篇;其他版面的"脱贫攻坚·大家谈"栏目推出《牢记"焦点不散、靶心不变"》《在主战场上找准位置》等脱贫攻坚言论60余篇。
(二)拓展网络舆论阵地,壮大脱贫攻坚主舆论。各新媒体平台设置评论专栏,发挥主流媒体脱贫攻坚舆论的"定星盘"作用。其中,黔东南新闻网设立了网评专栏,2018年共刊登网评文章1000多条,本网评论员撰写《理性认识一分钟的价值》等原创网评文章100余条,全年共刊登脱贫攻坚相关稿件9170余篇;手机报刊发相关稿件200余篇;官方微博发布相关稿件100余次;黔东南微报刊发相关稿件120余篇。
同时,通过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强化脱贫攻坚主体发声。投入400余万元实施全媒体融合体系项目建设,全媒体报道指挥中心、新闻采编中心、数据存储中心等相继建立。媒体融合催生出11场大型活动视频直播和30余个视频专题、1部微电影。特别是媒体融合催生出了《来自脱贫攻坚一线的战报》《访"两山"话脱贫》《传承非遗记忆·助力脱贫攻坚》等系列深度报道,做到受众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主流媒体舆论影响就在哪里。
以"三个重点"探索新闻扶贫新路径
在新闻扶贫行动中,我们既做扶贫开发工作的忠实记录者、守望者,又自觉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做精准扶贫的积极参与者、推动者,真切表达中国农民的新期待,讲好中国扶贫新故事,走好党建扶贫新路径。
(一)重点做好脱贫攻坚主题宣传、周刊宣传和新闻公益活动。在主题宣传方面,2016年以来,我们先后开设了《黔东南榜样·脱贫攻坚群英谱》《脱贫攻坚比武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来自一线的报道》《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等13个脱贫攻坚主题专栏,刊发了800多篇有声势、有故事、有深度的脱贫攻坚主题报道,讲述广大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决战脱贫攻坚的鲜活故事,推出了100多个脱贫攻坚示范村、100余名脱贫攻坚典型人物。
在周刊宣传方面,在人员和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我们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于2016年1月1日自加压力创办了《大扶贫》周刊,以及与新闻扶贫息息相关的《大健康》《大旅游》《民族文化》周刊,形成了4个周刊矩阵。《大扶贫》周刊开辟有《美丽的脱贫故事》《脱贫攻坚·大家谈》《扶贫课堂》等10余个栏目,已推出138期,刊发专栏新闻1278条、专栏评论72篇,成为全州脱贫攻坚新闻宣传的第一权威窗口。
在新闻公益活动方面,一是积极搭建扶贫免费广告平台。2016年以来,策划推出"扶贫信息平台"栏目,帮助农户发布农产品信息100余条。2018年以来,我们加大了扶贫免费广告的力度,安排专人和全州16县市委宣传部对接,共在报纸发布扶贫免费广告36个版、在新媒体平台发布扶贫免费广告45期,推出一批重点扶贫产品,得到了有关县市党政领导的高度肯定。二是积极拓展脱贫攻坚外宣渠道。组织举办"粤桂黔2小时经济圈"媒体交流圆桌会议、埃及新闻代表团到访黔东南、"百名社长总编辑看大美黔东南"主题采访等活动,聚焦黔东南脱贫攻坚工作,向外推出了产业产品有关报道1000余篇。两年来共向新华社及其媒体平台推送脱贫攻坚稿件800余条,被采用300多条。三是积极构建公益助学平台。报社编辑、记者自发组织,与青鸟助学会一道,举行"情系深山留守儿童"活动,深入台江县、剑河县、锦屏县、岑巩县等偏远贫困的乡村小学走访贫困留守儿童,送去慰问物资折价30多万元。四是积极搭建活动扶贫平台。2016年,举办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七届二次理事大会暨"百名社长总编辑看大美黔东南"主题采访活动,促使有关媒体关注和支持黔东南贫困学子助学金10余万元。2017年2月,承办CCTV《星光大道》黔东南选手选拔活动,协调央视7频道免费播出黔东南脱贫攻坚工作等宣传视频120次;与央视共同举行"星光公益行"爱心活动,现场捐助生活学习费用和物资,共折价50余万元。2018年6月,与"长城联盟"合作打造"游视界"贵州平台,正式进军旅游扶贫产业,目前实现扶贫产值100余万元,势头良好。2018年9月,积极与飞鸿公益合作搭建公益活动平台,目前参与会员300余家,是我州规模最大的公益活动平台。
(二)重点做好脱贫攻坚队伍建设。一是走进去。每两周开展一次集中学习和新闻阅评,重点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把中央、省州脱贫攻坚要求贯彻到报业发展各方面;对两周内的报纸及新媒体平台脱贫攻坚报道进行总结,评优批劣,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宣传质量。二是走上去。报社每年安排班子成员到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参加轮训,进一步提高"政治家办报"的政治意识和依法出版的法治意识。三是走出去。组织20余批80余人次分赴全国各地参加采编业务培训,派出3名同志前往贵州日报社、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挂职学习;组织干部参加州内业务培训30余人次。四是走下去。采取室内授课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每年落实两县市承办两次全州新闻通讯员培训,派出采编骨干深入各级各部门开展业务培训10余次,不断夯实全州新闻宣传基础;社领导班子成员和部室负责人带队,深入全州100多个村寨采访,采写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脱贫攻坚通讯稿件。通过努力,报社正在建立起一支政治强、懂业务、善管理、作风正的干部队伍,激发了脱贫攻坚宣传的生机与活力。
(三)重点做好党建扶贫工作。2016年,按照州委统一部署,黔东南日报社帮扶村由黎平县调整到麻江县仙坝村。两年以来,我们严格落实帮扶主体责任,着力强化帮扶村党组织建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现场办公,重点实施了一批产业项目,全面完成了帮扶村年度脱贫任务。一是严格落实帮扶单位主体责任。2016年以来,社党委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把脱贫攻坚暨驻村帮扶工作列入党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11次召开党委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专题听取驻村干部工作汇报,指导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核实帮扶对象基本情况,帮助群众解决急事难事。二是积极协调项目资金主攻脱贫攻坚。两年来,共协调州县有关部门到村现场办公12次,协调解决温氏养猪等项目12个,基本完成了全村通组道路硬化、人饮工程、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协调投入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68万元。同时,报社从极其有限的工作经费中挤出24万元,干部职工自愿捐款3万余元,驻村干部自掏腰包2万余元,这些款项全部用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三是重点做好扶贫产业布局。结合仙坝村气候和地理环境,逐年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共完成蓝莓种植343亩,烤烟340亩,发展辣椒200亩,花椒种植60亩、蔬菜种植200亩。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建成大型养猪场两座;指导成立"东家人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291户贫困户入社;指导成立了仙坝村级集体经济公司,村级发展资金100万元全部入股县农文旅公司。
以"四个效应"检验新闻扶贫新实践
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坚守"两个阵地",抓好"三个重点",黔东南日报社新闻扶贫初步形成了"四个效应"。
(一)领导肯定。报社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获州四大班子领导肯定性批示4次,州委主要领导批示1次;2017年获州四大班子领导批示9次,州委主要领导批示2次;2018年获州四大班子批示5次,州委主要领导批示2次,州政府主要领导批示1次。领导的肯定体现了黔东南日报社的政治站位。
(二)行业认可。连续两年斩获贵州新闻奖一等奖,2件作品获全国十九大融合传播优秀作品奖;获2017年度贵州新闻奖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件3件;获2017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5件、二等奖8件、三等奖11件;获2017年度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新闻奖一等奖5件、二等奖8件、三等奖7件;获2017年度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一等奖3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8件。获奖奖项名列同行前列,创报社历史新高。从内容来看,获奖作品中,脱贫攻坚相关稿件占据半壁江山。行业认可体现了黔东南日报社的业务水平。
(三)各级表彰。报社获省委宣传部表彰为全省两会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获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组委会表彰为先进集体,获州委州政府表彰为全州"脱贫攻坚十佳帮扶单位"、全州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先进单位;报社党委获州委表彰为全州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报社连续两年获州级目标管理优秀奖(一等奖)。各级表彰体现了黔东南日报社的价值所在。
(四)品牌影响。2016年以来,报社党委按照州委党建办和州直机关工委关于"四有四化"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和脱贫攻坚的具体部署,抓住黔东南作为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苗侗人口最多最集中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苗乡侗寨行"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全社党员干部职工人人积极、个个踊跃参与"苗乡侗寨行"。两年多来,报社共出动采访人员1000余人次,足迹遍布全州500多个村寨;班子成员平均每月带队下乡采访2批次以上。记者下乡采访最长一次历时6个多月,走遍70多个村寨,采写出80多篇脱贫攻坚系列通讯。许多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走不走基层确实不一样,只有"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才能真正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苗乡侗寨行"党建品牌形成了强大的引领力、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报业转型、新闻采编、社务管理、报业经营同步发展。"苗乡侗寨行"被命名为全州"四有四化"党建品牌,品牌影响体现了黔东南日报社的形象个性。
(作者:黔东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责编/夏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