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1日22:30,《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以下简称《复联4》)的预售票房已经破了5亿元。网络购票平台上显示,零点首映场引爆票价高达500元,甚至有票价炒至千元,惊动了人民日报官网。
紧跟着千元电影票而来的,是类似这样的文章:《复联4高价被整治:电影局严重打击靠服务费偷票房行为》《国家电影局出拳整治复联4票价服务费》……看标题之后,我松了口气——官媒和官方都出手了,还担心什么。
前天,抱着尝新赶时髦的想法,打开售票平台想买张《复联4》的零点场,结果蒙了:说好的整治呢?说好的退服务费呢?为啥南京多家电影院的《复联4》零点场票价,不是150元,就是299元?最高的,达到了365元?最终,我放弃了。当然,放弃的原因,并不是票贵,而是因为——全卖完了!根本买不到票了。《复联4》票房的第一拨舆情是从13日左右开始的,18日左右电影局传出整治消息,恶炒的情况有所遏制,千元票价售票平台上是不见了。但整治要求中所说"票价服务费占票价比不能超过10%,否则该影院将被限制下载影片密钥",显然并未真正被实施。
市场有需求,商家又有议价权,电影长达3个小时,质优价高理所应当,电影是文化快消品,适当提价也不至于伤天害理。今年春节期间,三四线城市的电影票就高于北上广,这说明影院和售票平台数据分析强了,跟着人群流动来确定消费价格,抓住了自由经济的规律。从电影发行来看,根据市场需求多元化发行、分层次发行也是一种策略,如果说这个行为会伤害电影市场,未免也有些谬误。毕竟,这只是零点首映场,受众只是一小批"刚需"人群。就好像餐馆情人节吃饭涨价,会影响整个餐饮市场的有序正常发展,未免也是杞人忧天。
可是,问题的关键或许并不在于提价是否符合市场自由竞争规律,而在于即使符合市场规律,是否就应该做。互联网进入电影产业链末端,曾经带来电影票价的大幅下降,击破了行业坚冰,可以说是医治了中国电影票价高又降不下来的顽疾,要知道在2000年左右,看一场《泰坦尼克号》在北上广需要60—100元。而今,网上售票已成为人们看电影的主要渠道,在此时节,售票平台利用渠道的垄断,与发行、影院、院线共谋,通过数据来分析受众消费习惯,精准抬高票价,实现对观众的消费"绑架"。我知道并不能指责这种高效的商业模式,只能说,互联网最善良最美好的一面已成过去,它已经跃跃欲试,露出了贪婪和攫取的本性。如果再不警觉,早晚被它反噬。
最后,再说说我的另一个发现,调看了北上广等城市的电影票价,发现上海《复联4》首映场40元左右的挺多,也有VIP厅300元的,但在一家影院(如上海影城)还有选择余地,影院走差异化路线,60到300的价位都有。而南京某知名连锁影院,价位是155起步。也就是说,在看《复联4》零点场票价这件事上,大南京已然超越了北上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