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日 星期三

传媒频道: 苦寻十九载消失又“重现”

传媒频道
传媒新闻 
苦寻十九载消失又"重现"
Apr 3rd 2019, 00:00, by 曼叶平

  方大曾,20世纪30年代我国杰出的新闻摄影记者、中国战地记者的先驱、"七七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1937年9月年仅25岁时,失踪在抗日报道前线,至今已有81载。冯雪松,央视高级编辑、纪录频道副总监,历时19年,锲而不舍,追踪采写方大曾事迹,发起"方大曾校园行"公益活动,以纪录片、系列图书、研究文章、巡回演讲等形式大力宣传方大曾,使这位战地名记者的形象重现公众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追忆、敬仰和铭记。冯雪松对方大曾的研究填补了中国新闻史相关领域的空白,对中国新闻事业史人物研究和中国战地新闻摄影史研究作出了贡献。

  19年的漫漫长旅,冯雪松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历程?他的追寻之旅,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现在就让我们踏上寻程,从中寻找答案吧。

  偶然巧遇与方大曾"结缘"

  1999年的一天,时任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专题部编导的冯雪松,偶然在办公室的报纸堆里发现了一份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发送的传真,内容是希望合作推广一部关于抗战初期战地摄影记者方大曾的书籍。就在这张差点被忽略的传真纸上,冯雪松第一次看到了方大曾这个名字。而这份传真,促成了冯雪松与方大曾之间的不解之缘,也开启了他近20年的寻找方大曾之旅。

  翌年,冯雪松辗转找到了方大曾85岁的胞妹方澄敏,当时老人抱着哥哥的照片泪流不止、泣不成声。冯雪松详细了解了方大曾的传奇经历,并见到了老人悉心保存的方大曾留下的837张珍贵底片。令冯雪松惊奇的是,这些尘封了60多年的照片,生动鲜活地呈现了方大曾镜头下的中国:从开朗硕壮的黄河船夫到北京街头的普通百姓,从笑容灿烂的少年儿童到伤痕累累的前线战士,方大曾真实而深情地展现了中国人在那个特殊年代的生存状况。带着敬佩、震撼与伤感,冯雪松开始查阅大量文献和影像资料,准备以方大曾为选题拍摄一部专题纪录片。

  坚守十九载苦寻方大曾

  寻找方大曾的想法,起初被同行们认为是费力不讨好的苦差。因为那时网络尚不发达,查找方大曾的资料极为不便,而文献中相关的零碎介绍加起来不足百字,资料相当匮乏。无奈,冯雪松只能经常泡在北京图书馆,从旧刊库开始,在泛黄的故纸堆里一本本地翻找。四个半月时间,他陆续找到了方大曾曾发表的《卢沟桥抗战记》《奋勇杀敌的二十九军》《日军炮火下之宛平》等战地通讯作品及照片,初步勾勒出方大曾的战地足迹。

  为还原方大曾的真实形象,19年来,除了查阅大量文献和影像资料,冯雪松还不断深入基层一线,寻找知情者进行采访。他梳理出方大曾当年走过的战地路线图,沿着方大曾通讯报道中提及的保定、石家庄、太原、大同、蠡县的最后路线,往返4000多公里,寻访拍摄了百余位战争亲历者、专家学者和新闻同行,整理出2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和40个小时的素材资料。寻访途中,他要时常面临经费不足、被视作假记者、被拒之门外、信息匮乏、奔波劳累等困难,采访调查也因此多次陷入困境。

  在历经8个多月的艰苦拍摄和编辑制作后,2000年11月8日新中国首个记者节,冯雪松拍摄的纪录片《寻找方大曾》终于在央视播出,该片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

  尽管纪录片已顺利播出,并赢得好评,但"寻找方大曾"从此却成了冯雪松难以割舍的心事。工作之余,他殚精竭虑、孜孜矻矻,继续自费寻访知情者,收集新资料,尽力从碎片化的信息中逐渐复原出一个鲜活的方大曾。自2014年10月至今,根据收集的方大曾的珍贵史料和自己的寻访经历,冯雪松潜心创作,数易其稿,连续出版专著《方大曾:消失与重现》(共三个版本)、《方大曾:遗落与重拾》《解读方大曾》。其中《方大曾:消失与重现》一书,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得到学界、业界和文学界的充分肯定,先后重印5次,繁体字版在澳门出版,面向港澳台地区发行,被专家和读者评为引发"方大曾热"的现象级图书。另外,他编写的中英文版画传《珍藏方大曾》也即将出版。

  中国新闻史学界泰斗、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方汉奇先生对《方大曾:消失与重现》和《方大曾:遗落与重拾》给予至高评价:"为学当如猛将用兵,直是鏖战一阵;当如酷吏治狱,直是推勘到底。""冯雪松的这部专著《方大曾:消失与重现》,把湮没了八十多年的一位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和摄影记者方大曾推到了历史的前台,让他的名字开始为公众所知晓,这是对中国新闻事业史人物研究和中国战地新闻摄影史研究的一大贡献。"新闻史学界一些知名学者也盛赞冯雪松的追寻之举,"冯雪松寻找方大曾的行动体现了做新闻史研究的正道。他翻阅旧书报,进行田野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是治史的基础。写作中,尽量按照冷静、客观的原则,尊重史料,不妄加臆断;对于访谈的素材,尽量保持原汁原味,不任意改写,这是治史的原则。他走进历史,同历史人物进行对话,在对话中找到研究的动力,这更是难能可贵"。2016年4月,纪录片《寻找方大曾》和专著《方大曾:消失与重现》荣膺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二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组委会特别奖",收获了来自中国新闻学界的崇高赞誉。

  专著的出版,也受到海内外读者的追捧。在港澳台,方大曾已经拥有众多读者和知音。2015年8月28日,《方大曾:消失与重现》繁体字版在澳门举行首发式,澳门特首崔世安等出席。此书的英文、韩文、印地语等版权也被输出,预计2019年可在全球正式出版发行,中国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抗战东方主战场"的巨大贡献已得到世界的认同。2017年5月,冯雪松受邀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孔子学院讲述方大曾的故事,他想让美国人民知道他们有罗伯特·卡帕,而我们有方大曾。

  苦寻19个春秋,冯雪松钩沉辑佚、纵横连缀,使消失湮没了81载的中国罗伯特·卡帕——方大曾"重现"于世,并被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成为在中国新闻史上与范长江双峰并峙的举足轻重的人物。

  消失又"重现"精神永流传

  "寻找方大曾是一次关乎历史追问的行动,也是由媒体人通过影像表达进行的一次历史书写。如果说最初的寻找,完全是出于对人物的兴趣和探求未知的欲望,那么随着了解的深入,这种寻找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对于一种高尚精神的认同和追随。"冯雪松回忆起19年来的寻找之旅时感慨道,"方大曾爱国、奉献、敬业的精神,令我敬佩;在寻找过程中许多人给予的支持、帮助和鼓励,令我感动;从当初的举步维艰、无人呼应,到后来逐渐得到来自官方、新闻学界和媒体同行的认可与嘉许,令我倍感欣慰"。

  为宣传弘扬方大曾的新闻理想和职业精神,除了拍摄纪录片、出版专著外,冯雪松还致力于创建"方大曾纪念室""方大曾研究中心",设立"方大曾基金",在海内外发起并实施"纪念抗战记者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以多种形式向公众讲述那个关心民生疾苦、心忧民族存亡的方大曾的故事,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和支持。

  "方大曾纪念室""方大曾研究中心"分别于2015年7月7日和2018年7月7日在河北保定地方志馆顺利落成。方汉奇先生为纪念室和研究中心题写匾额及贺词:"'方大曾研究中心'的成立,将促进方大曾这位中国新闻史上,特别是中国新闻摄影史上杰出人物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宣传他的业绩,弘扬他的精神,肯定他对抗日战争时期爱国新闻事业的贡献,蒐集和庋藏这位杰出历史人物的相关文物和资料,推动这个杰出的历史人物研究的深入发展,使他的英名彪炳于史册,永垂无疆之休!""方大曾基金"正在加紧筹备中,冯雪松决定将自己著作的全部版税捐作基金,用以鼓励年轻记者们向方大曾学习,坚守新闻理想,弘扬职业精神。

  为了让更多新闻学子了解方大曾,学习方大曾,弘扬和传播新闻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用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冯雪松还发起并实施了为期两年、遍布海内外的"纪念抗战记者方大曾校园行"公益计划。该计划始于2015年9月,止于2017年7月,即"七七事变"80周年和方大曾诞辰105周年纪念日。2015年9月24日,公益计划第一站在清华大学正式启动,场面隆重而热烈。随后,冯雪松分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海内外30多所高校巡讲。他恪守"业余时间、自掏腰包、不收讲课费"的原则,以讲座、展演、交流的形式,与青年学子们分享方大曾的传奇经历,讲述方大曾消失与"重现"的故事,鼓励他们学习方大曾的责任与担当,将新闻理想与民族命运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学子们备受教育和鼓舞,纷纷加入到"追寻方大曾"的队伍中,以实际行动将方大曾的事迹与精神传颂下去。

  2017年5月7日-11日,"方大曾校园行"特别讲座应邀走进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并参加了第二届"向世界传播中国"研讨会。冯雪松在纽约州立大学视光学院和奥尔巴尼分校的两所孔子学院分别举办了公益讲座,燃起了当地师生对方大曾的关注和崇敬。令他们同样震撼和敬佩的,还有冯雪松18年来对方大曾坚持不懈的追寻和宣传。视光学院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陈洁女士说:"今年是冯先生坚持寻找方大曾的第18个年头,一个人一辈子能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好,是多么不容易!我坚信,他一定是听从了心的呼唤。"外方院长GuilhermeAlbieri也给予高度评价:"他努力让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方大曾作为一个纯粹历史记录者的价值,并告诉现代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由很多人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冯先生通过长久的努力,让我们了解了这些牺牲的人,并确保他们不会被现代社会所淡忘。"

  2017年6月10日,应范长江之子范苏苏先生邀请,"纪念抗战记者方大曾校园行"在四川内江范长江新闻学院进行了最后一站的公益讲座,并在范长江故居(纪念馆)举行了"《解读方大曾:方大曾作品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的阅读笔记》新书首发仪式",使范长江、方大曾两位挚友得以在此相聚。方汉奇先生评论说:"范长江、方大曾两位当年的战友能在内江相聚,将是新闻史上的一段佳话。"范长江之子范苏苏、方大曾外甥张在璇以及十余位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出席活动,共同见证这项影响深广的公益计划圆满落幕。

  追寻无止境永远在路上

  81年前,战地记者方大曾以镜头、作品展示家国情怀,把战场当现场,把现场当职场,用热血和生命追寻新闻理想;81年后,央视记者冯雪松19年如一日,矢志不渝,以纪录片、著作、公益巡讲等形式追寻方大曾,重现方大曾精神风貌,传承方大曾奉献精神,把职场当职业,把职业当事业,用责任和坚守弘扬职业精神。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冯雪松感叹道:"寻找方大曾,是我职业生涯里最恒久的一个选题。19年的苦苦追寻,是一次家国情怀的洗礼和追问初心的自省。离方大曾越近,就越感到自己有太多不足;越是深入地寻找,就越觉得方大曾的现实价值历久弥新、光彩照人。他的新闻理想、职业素养、专业精神和爱国情怀,值得今天的新闻从业者永远敬仰和学习。追寻方大曾,永远在路上。"

  两代记者的"隔空对话"和冯雪松的追寻之旅昭示我们,互联网时代,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媒体如何变化,记者的新闻理想、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以及社会责任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要始终聚焦现实,身在现场,心系人民,知行合一,不畏艰难困苦,忠实记录历史,反映时代,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鼓与呼,努力创作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格的新闻作品。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社)

  责编/魏艳华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