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师父》拜师团拜访了节目中的首位女师父倪萍。
郑秀文 (《少年可期》剧照)
近日,情感类综艺节目将焦点集中在"师徒关系"上——湖南卫视《我们的师父》、芒果TV《少年可期》不约而同选择在二季度跟观众见面。虽然节目努力传达正能量,但观众似乎有点"歪楼"——网络上,《我们的师父》引来热议的焦点在倪萍蔡明的闺蜜情谊,以及牛犇老师所住的老年公寓;《少年可期》里郑秀文的健身方式和她的健康饮食备受关注。对于节目设置的师徒关系迟迟未能擦出亮眼火花,有观众认为,也许节目内容、人物关系还需要深挖。
同时聚焦师徒关系 立意拜师解惑
今年,不管是卫视综艺还是网络综艺,都出现了不少"新品",《我们的师父》《少年可期》这两档新节目同时聚焦师徒关系,节目形式和内容颇多相似。
从立意上看,两档节目都针对年轻艺人内心的疑惑与迷茫,希望他们通过"拜师"之路解开困惑。有趣的是,两档节目每一站时长都是三天两夜——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徒弟,要跟师父同吃同住三天两夜,跟随师父的日程表生活作息。
不同的是,《我们的师父》里,师父来自不同领域,目前露面的师父包括表演艺术家牛犇、电视主持人倪萍,四位徒弟也经历了从不认识到渐渐熟悉的过程。《少年可期》的拜师目标相对明确,他们逐一拜访六位音乐界的大咖前辈。而且,《少年可期》的几位徒弟来自同一个团体乐华七子,所以徒弟们之间的默契度会更高。
近日在长沙接受记者采访时,《我们的师父》执行总导演朴鹤冉表示,在师父的人选上,节目组最开始选择师父的标准就是观众"最熟悉的陌生人","师父的人选要是大家熟悉的,同时他(她)出现在节目中又会让观众觉得有一点'陌生'。各位师父也是要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上有一定的成就,并且乐于和年轻人分享"。在被问到师父选择有没有参考人气流量时,他表示:"牛犇老师、倪萍老师都非常具有人气,但人气并不是我们衡量师父的标准,节目组更多的是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精神和品德更能够给年轻人力量。"他还透露,节目组还在考虑邀请体育界或者商界人士,甚至是传统民间艺人来到节目为徒弟答疑解惑。
朴鹤冉认为,每个师父带来的形式不同,所以每期节目流程也不一样,"每次录制之前,我们都不会跟徒弟做录前沟通,所以他们更能真实地体会这个过程,真心感悟到一些东西,他们可以感悟到,才能带领观众感悟到。""我们在选取老师的方面上尽可能希望他们可以有一些在工作上的状态。所以包括蔡明老师也好,还是倪萍老师也好,本身他们在这个年纪和获得重大的成就下,他们还在不停努力地向前去激发自己的潜能,这些都非常值得大家去学习。"
"拜师"过程中也展现了两代艺人生活理念的差异
节目组希望徒弟们带领观众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感悟,那么,节目里所学的、观众能感悟到的,又是什么呢?
从节目内容和展现方式上看,《我们的师父》《少年可期》给观众以新鲜感。节目镜头跟随着年轻嘉宾拜师学艺的过程,表现的是"传道授业",也展现了两代艺人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继《我们的师父》中4位徒弟与牛犇、《少年可期》中乐华七子和腾格尔的师徒情谊后,上周末,两档节目里,徒弟们都迎来了女师父。
其中,《我们的师父》拜师团拜访了节目中的首位女师父倪萍。倪萍除了邀请老搭档赵忠祥以"助教"身份和徒弟们大谈主持经验外,20日播出的节目里还请到好友蔡明和徒弟们交流表演经验。
《我们的师父》里,徒弟们学到的多是人生感悟。在首站师父牛犇家中,四位徒弟感受到的是师父勤俭、敬业的一面,在倪萍和"助教"赵忠祥身上,更多是对自我认知、自我学习的思考。
《少年可期》中,郑秀文也通过自身工作状态、生活习惯的展现,向少年们传达"坚持""自律""认真"的态度。此外,在游戏环节里,弟子们谈到了自己出道以来经历的困难与压力。郑秀文不仅认真聆听弟子们的人生困惑,还大方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再忆当年演唱会失声爆哭的往事,鼓励少年们坚持到底,热情可以弥补所有的"不完美",还形容自己就像是"不倒翁",无论怎样都能走过人生逆境,令徒弟们备受鼓舞。
但是,也有不少观众反映,看了节目之后,印象最深的并不是预期中的"师徒之间的火花",第一期节目播出后,牛犇老师的老年公寓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观众直呼"种草",表示恨不得立马退休去这里住,安享晚年。
接下来腾格尔误将化妆水当洗发水、蔡明给小朋友讲故事的小程序、倪萍和蔡明的互怼互侃、郑秀文的"魔鬼健身"等,都成了热议的焦点,讨论的焦点有点"歪楼"的意思。
观众集体"歪楼"原因何在
是师徒关系很难赢得观众共鸣,还是节目哪个环节还达不到观众预期?
不少观众感慨,节目里"学艺"的部分展现得太少,"郑秀文一唱起《眉飞色舞》,整个人的光彩就不同了,舞台天后的感觉马上闪现,少年们不多学一会儿吗""有点看不懂GSG为什么要去学习,他们带回的似乎更多是鸡汤,而不是技能"。
对于师徒关系类型节目,观众抱有一定的期望,但如今之所以有一点"歪楼",大概跟节目设置有关。节目里,师父和徒弟们要经历三天两夜的共同生活,但对于人际交往来说,三天两夜实在太短,嘉宾们在摄像机环绕的情况下,从"陌生人"变成"师徒",缺少了一个熟悉的过程,所以很难达到一个自然而然的传道授业解惑过程,只能让节目显得很综艺——师父和徒弟们满满的行程,有点"为了丰富节目内容"之嫌。
因此,要做好以师徒关系为焦点的节目,用贴近年轻人的语态、喜欢的表现形式,吸引观众在愉悦的观赏体验中接受师父们正能量的输出,节目组或许还需要在节目内容、人物关系方面继续深挖,让"师徒关系"变得更有意思。
还有分析认为,一些细节成为看点也是有原因的,两辈人在代际沟通中因背景、性格、思维、生活方式差异所形成的笑点与矛盾,因为接地气,所以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