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讲出真情实感,《祖国知道我》的记者队伍以"浸没"方式将自己投入到主人公的世界里,坚定地迈开双脚,克服风沙、高原反应、晕船、水土不服等困难,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超10万公里。
连续11年春节不曾与家人团聚的武警戴诗雄、年过九旬仍坚持坐诊和临床研究的医生伍汉文、40年如一日防沙治沙的科研人员王涛……这些人,乍看上去很平凡,实际上却很不平凡。
近日,由湖南卫视新闻中心《新闻当事人》栏目制作推出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节目《祖国知道我》正在播出,节目记录了当下为了祖国和人民,在特殊岗位作出突出贡献的平凡人物的故事。
"之所以将镜头对准他们,是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正是这样一个又一个平凡的身影汇聚的力量铸就而成。"湖南卫视节目制片人范林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说。
心系祖国 心中有民
《新闻当事人》栏目开播已经6年了,每年都会推出一系列特别策划节目。"去年年底,我们在讨论特别策划节目时,就决定做一个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系列。"范林表示,经过多轮方案探讨,最终确定把镜头对准一批"特殊"的平凡人物,浓墨重彩地展示他们的奋斗历程,描述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险、不计得失、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伟大情怀。
目前,《祖国知道我》已经播出了7期节目,分别是《忠诚卫士戴诗雄》《雪域戍边人》《能源开拓者李中》《医系苍生伍汉文》《茂兰绿色卫士》《雷神突击队》《大漠治沙人王涛》。
"我们进行题材选择时,主要以行业特殊性和人物故事性为标准。"范林举例《医系苍生伍汉文》这一期说,主角伍汉文其实是"缺席"的。因为就在记者童欢联系到伍医生不久,他就因病逝世了。伍汉文是中国内分泌学科创始人,曾在湖南湘雅二医院从医68年。年过九十,依然坚持坐诊和临床研究,甚至病危时,还郑重地留下遗愿,要将自己所有的腺体捐赠出来。
范林表示,节目正是通过平凡人物在"小家"与"大家"、"祖国"与"自我"之间作出的不平凡选择,清晰而坚定地告诉人们:他们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闪烁出不平凡的光芒,只因他们始终心系祖国、心中有民,有着无我的崇高境界。
"浸没"采访 磨炼"四力"
为讲出真情实感,《祖国知道我》的记者队伍以"浸没"方式将自己投入到主人公的世界里,坚定地迈开双脚,走向高原、冰川、沙漠、海洋、原始森林等极端环境,克服风沙、高原反应、晕船、水土不服等困难,辗转大半个中国,行程超10万公里。
"在各种极端环境中,记者们善用眼力,勤于动脑,勇于创新,最终成就了笔下精彩的故事,这一过程也是记者磨练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极好机会。"范林说。
据介绍,《雪域戍边人》中,记者丁玲登上6500米的雪域高原,几次累倒,仍坚持将边防战士不惧风雪、坚守戍边的感人故事广为传颂;《茂兰绿色卫士》里,记者孙超随同保护区工作人员深入茂兰原始大森林,每天徒步数十公里,如实记录了茂兰人扎根深山、守护山林的动人故事;《大漠治沙人王涛》中,记者邓梁一秀走进腾格里大沙漠,找到了王涛等科研人员40年如一日防沙治沙、守住绿色生命线的真谛。
细节细腻 气势磅礴
一般人物新闻很少对场景提出很高的要求,可是,范林却不这么想。"电视的优势就是视听效果的双重冲击。其中,视觉冲击尤为重要。如果视觉上不够吸引人,是很难把观众成功留在电视机前的。"
从这个基准点出发,《祖国知道我》采用纪录片的创作方式,力求做到镜头生动、画面精美、场景鲜活,既有细腻的情感细节,也有宏大的磅礴气势。节目组动用航拍器、GOPRO、5G等特种装备及常规设备,让镜头上天、入地、穿林、下海,画面时而是鹰击长空,时而是星河运转,时而是雪域风光,时而是大漠孤烟,采制的新闻素材达300多个小时,既真实呈现了主人公艰苦的工作环境,又全景展示了祖国的秀美河山,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美的视觉盛宴。
据悉,《祖国知道我》每周六、日17:55在湖南卫视《新闻当事人》栏目播出,每期30分钟,计划推出至少12期,已播出节目平均收视率挺进全国同时段前五,辐射人群近10亿。节目同时在芒果TV、芒果云等新媒体上进行融合传播,视频点击总量已超过百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