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传媒频道: 《调音师》:宝莱坞悬疑片的商业探索值得学习

传媒频道
传媒新闻 
《调音师》:宝莱坞悬疑片的商业探索值得学习
Apr 13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男主角靠装盲人获取利益(上),因眼盲与女孩结缘(中),又作为盲人钢琴师陷入了险境(下)。

  【今日看片】

  印度电影《调音师》改编自2010年的一部同名法国短片,原作仅仅14分钟,但是扣人心弦,在国内观众这里获得很好的口碑,豆瓣网的评分更是高达9.2。最近上映的印度版在保留了原作故事内核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本土化改编,成为了一部长达两小时的新作品。不但保留了原作的悬疑和紧张,还加入了印度电影一贯的载歌载舞等元素,所有这些,都让《调音师》这部电影在当下的中国院线显得与众不同。

  与许多犯罪悬疑片一样,这部电影同样着力塑造着善恶莫辨的男女主角,以及挖掘人性的幽暗地带。某种程度上说,电影里几乎没有一个完全善良的人。男主角也是一个道德上充满瑕疵的人,因此这部电影充满了对人性的揭露:男主角本来是一位钢琴师,苦苦攒钱想要去伦敦,因为生活潦倒,以寻找灵感为名装成盲人,意外获得种种好处,收获了好工作和爱情,而危机也蕴含其中。

  男主角意外卷进一桩杀人案,而后更是遭遇了各种颠沛流离,在这个过程中,他抓住各种机会让自己从任人宰割的"猎物"转换为"猎手",最后成功复仇。事实上,这个故事并不算新颖,难得的是如何利用细节营造紧张感,从这个角度来说,《调音师》的后半部分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男主人公一次次逃出生天绝对吸引住了影院的观众的注意力,让人屏住呼吸。

  可以说,这部电影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设置一个又一个反转来调动观众的情绪,并以此制造一个又一个观影快感。遗憾的是,这样如同坐过山车一样的观影体验固然惊险刺激,却缺少对人性真正的思考。电影对人物的塑造比较符号化和简单化,除了男主角相对复杂,其他角色基本上都是功能性的人物。尤其是男女反派,除了邪恶和奸诈,似乎没有其他性格。电影在剧情的设置上过于依赖如何制造出人意料的情节,往往就会忽视合理性,很难让人不觉得是编剧强行植入的巧合。

  当然,总体来说这部电影依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有着一部犯罪悬疑片应该有的所有元素,制作也很精良,作为"爆米花"作品绰绰有余。这部作品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中国观众认为的印度宝莱坞只能有小成本、偏艺术的电影,事实上他们也有能力出品商业类型片。而这种艺术和商业的结合似乎是宝莱坞强势输出产品的秘诀,印度电影开始用好莱坞的商业片法则和本国特色结合的方式满足各种观众的需求。

  近年来,印度电影的进步让人咋舌,尤其是接连几部电影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更是让人无法忽视邻国宝莱坞的存在。不论是前几年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还是后来创造票房奇迹的《摔跤吧,爸爸》,或者是最近饱受赞誉的《神秘巨星》等等,都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不难发现,印度电影除了一贯的歌舞之外,电影的题材和类型都非常丰富,而且不失社会关怀。女性、宗教、民族等严肃话题在印度电影这里似乎都可以变成一个个有趣温馨的小故事,不但好看还有感人的力量。

  而《调音师》更是告诉我们,除了这种感人,印度电影还能更富有娱乐性和刺激性,在保留民族性的基础上兼顾国际观众的口味,这些似乎是中国电影所欠缺的。如何平衡本国特色和跨文化市场似乎是所谓非英语国家电影人面临的问题,而《调音师》虽然并不完美,却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余余(影评人)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