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传媒频道: 《何以为家》亮相北影节 堪称"眼泪收割机"

传媒频道
传媒新闻 
《何以为家》亮相北影节 堪称"眼泪收割机"
Apr 17th 2019, 00:00, by 肖扬

  《何以为家》 导演娜丁·拉巴基

  4月15日晚,获得2018年第71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以及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等多个提名的《迦百农》亮相北京电影节,导演娜丁·拉巴基来到现场与观众交流。这部收获了超高口碑的电影中文译名为《何以为家》,确定将于4月29日上映。对于现场观众表现出的对影片的喜爱之情,娜丁·拉巴基表示荣幸,她也期待这部电影在中国上映后,能得到中国观众的认可。

  迦百农是《圣经》中的地名,有不少神迹和重要的事情在这地方发生。影片讲述了一个12岁男孩赞恩的艰难历程 ,他状告父母让其来到这个世界,却没有能够好好地抚养他。故事就此展开,并对他存在的合法性产生质疑:除了被虐待之外,这个幼小的儿童生来就没有任何身份。通过赞恩的奋争,《何以为家》希望成为所有没有获得基本权利保障、缺乏教育、健康和爱的人们的代言人。

  《何以为家》在全球上映后,被称为是"眼泪收割机"。在15日晚的展映中,影片同样收获了中国观众的盛赞。《暴雪将至》导演董越坦言自己是"全程在哽咽中"看完了全片。导演许振昊则关注到了影片的摄制技巧,称低机位的拍摄呈现在影院大银幕上给人带来了极强的代入感。

  娜丁·拉巴基1974年生于黎巴嫩,导演兼演员。《何以为家》是娜丁·拉巴基的第三部导演作品,而三部电影就已奠定了她的国际声誉。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娜丁·拉巴基将担任一种关注单元评审团主席,她感谢电影节给予她的这份殊荣,让她的梦想照进现实,而她也更希望多拍关注社会现实,让观众有共鸣的电影,就像这部《何以为家》。

  对话导演

  "难民孩子质疑自身的价值让我深受触动"

  导演娜丁·拉巴基介绍,影片筹备了5年,光素材就累积了500个小时,她花费三年时间在黎巴嫩进行社会体验和街头调查,"包括贫民窟、监狱、法庭等许多场所,我们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研,因为我无权去凭空想象他们的生活状态,只能亲自去看、思考,并把这些记录下来。"

  在调研的过程中,娜丁·拉巴基采访了很多难民小孩,每一次交流结束后,导演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们觉得活着开心吗?"很多孩子回答说,"不知为何出生。"他们一直在质疑自己存在的价值,这让娜丁深受触动,并成为影片中让人深思的重要一点。

  片中演员全部是素人出镜,他们的完美表演征服了全球观众,娜丁·拉巴基感叹说,"他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表现自己真实的人生。"片中男主角赞恩的真名就是赞恩,是个真实的难民。但事实证明,这个孩子是天赐的演员。他熟悉影片里的故事,甚至不用给他"讲戏",他就完全理解,他就像是这部电影的一部分,自然地与这部影片融为一体。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