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新浪网负责人,针对新浪网对用户发布违法违规信息未尽到审查义务,持续传播炒作导向错误、低俗色情、虚假不实等违法有害信息的严重问题,责令其立即自查自纠,全面深入整改。新浪网负责人表示,对问题突出的PC端"新浪博客"和"新浪看点"平台自行暂停更新1个月,对"新浪新闻""新浪博客"APP下架1个月。
"闭眼"管理要不得
互联网整顿不是一朝一夕的任务,而是一场持久战。长期以来,为了营造清朗的互联网空间,各级网信办都积极进行整治和调整。此前,国家网信办启动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整治工作,对各类即时通信工具进行深入巡查和测试。首批清理关停"比邻""聊聊""密语"等9款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或为售卖淫秽色情音视频等提供推广和平台服务的即时通信工具。时间再拉远一些,各大视频网站去年接受检查,微盘作为资料存储平台整改时间更是从2016年持续至2018年,断断续续历时3年。回到2019年,这场网络空间净化之战依旧看不见收尾的信号。
互联网环境整治与规范道阻且长,究其困难,来自庞大的数据体量和企业的"闭眼"管理。一方面,互联网数据"爆炸式"的增长,存在着监管的难度和时间上的滞后,每条数据进行审核必然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甚至难以达成预期效果,无法跟上信息时代对于时效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对于自己平台上的内容存在着"闭眼"管理,即宽松的放任态度,为了获得更多的点击率和用户注册率,以此谋得更多的利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得此类不良信息在网络的角落里恣意生长。
须知道,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相关企业与其被约谈后才"灰头土脸"进行整顿,不如一开始便遵纪守法,严格落实各个环节的规范和监管,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环境,不给有害信息留下生长的土壤。企业和个人被查处前未做到严格的自纠自查,不过是"懒惰"心理和利益使然,为了减少审核环节的各项成本和避免繁复的操作过程。然而,在被查处之后不仅需要对长期积累的数据进行再次审核,其企业自身的形象、口碑也被蒙上不小的阴影。互联网环境下,数据很难彻底消除,企业的不良口碑也会长期保存。这种对于企业形象上的伤害短期内难以消除,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用户的决策,正所谓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自觉守法站得稳
法律具有普适性,互联网并不是法外之地。当前,许多依托网络平台进行商业行为的个人、企业或许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侥幸心理,试图打法律的"擦边球",认为依托互联网繁多的信息内容,可以逃脱法律的追责。例如,微商平台上各式各样的三无产品,网上大肆售卖的个人隐私信息,以及各种色情视频、侵权图片、文章等的贩卖行为。殊不知,这样的想法是无知的。近年来,互联网监管措施逐步完善,微博实名制、微信平台交易金额限定、互联网舆情监测等具体措施一步步实施,互联网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断完善,抱着侥幸心理的个人和企业需要明白的是,网络空间绝不会成为违法犯罪的保护所,重拳之下违法行为无所遁形,只有依法守法才是真"捷径"。
5G时代逐步到来,追求信息更多、更快的同时,遵守互联网公约,自觉履行公民网上义务也成了大势所需。互联网给予更多人公平发声和分享、获得信息的权利,与此同时,也需要承担相应的维护互联网安全、清朗的义务。只有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遵守互联网规范的个人和企业,才能在法律的保护伞下自由生长。诚然,互联网的虚拟与现实早已交织在一起,互联网规范也在其发展浪潮中逐步完善,现如今,互联网早已形成严密的管理、监察、维护机制,任何个人和企业都不要试图挑战法律的权威。去年关停的一批微博、微信公众号,今年整顿的一批网站都是不知法或者知法不守法的负面案例。聪明的企业在看了这么多的先例之后,也该明白责任与义务相伴,机遇与挑战共存,自觉守法方能站得稳、走得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