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工业离不开"大创意" Apr 10th 2019, 00:00, by 饶曙光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建构完善是一个持续性的热点话题。笔者发现,中外电影业内人士在涉及该问题时有不同的关注方向、重点,貌似有彼此不同的"核心利益"。国内专家更多地是在讨论电影工业化布局、完善、技术、标准、流程、可操作性、集约化等问题,聚焦于硬件设施、硬实力方面。显然这一切都是从中国电影的实际出发,因为中国电影工业化尽管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需要补课、补短板,而且不可避免地要对标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相反,诸多美国电影专家则指出中国电影的硬件设施已经非常先进,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他们提醒中国同行要更多地关注人文层面、人为因素,认为人文层面、人为因素与技术层面、技术因素有效结合才能创作生产合格的产品。 事实上,美国电影人说这些话的前提是因为他们已经建构起了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有其他国家的电影工业难以比肩的硬实力。因此,对美国同行的话我们不能全听,而只能"半听"。所谓"半听",即必须从中国电影工业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大力推进电影工业硬件设施、硬实力建设,有效补课、补短板;另一方面,也要同步推进软实力建设,强化创意、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与现代化转化。 电影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意是电影产业的灵魂和归宿,贯穿整个电影产业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角落。电影产业的创意是大创意,绝不仅仅是过去理解的电影剧本创作环节的"idea",而是充盈着电影产业的全过程,包括剧本创作、团队组建、制片生产、发行放映、营销传播等。 正如知名导演车径行所言,所谓电影工业,是科技水平、电影工具、管理方式、组织方式的系统性概念,并非仅仅指制造能力。中国的电影工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电影工业的缺失,基本要靠人力来弥补。中国电影工业与好莱坞的差距有两点,一方面是创作上的差距,另一方面是制作上的差距。如何从文化内涵、社会心理乃至科技与人的互动方面观照新问题是中国电影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离开了创意尤其是大创意,就没有好的电影,也没有电影产业的可持续繁荣发展。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推进和完善,不可能亦步亦趋循着美国电影工业体系发展的过程完全走一遍,而是有着自身的现实处境、目标诉求,一句话,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尤其是5G时代即将到来,万物互联、视频流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开启了全新的思维模式。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建构也会面临众多更加复杂多变、更加扑朔迷离的新情况、新问题,或许美国电影工业化也无法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自己用新思维、新方法去面对。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