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传媒频道: 数字阅读提供更多可能 在e时代续写"开卷有益"

传媒频道
传媒新闻 
数字阅读提供更多可能 在e时代续写"开卷有益"
Apr 15th 2019, 00:00, by 人民网

  新华社杭州4月14日电(新华社记者冯源 唐弢 段菁菁)2018年全国数字阅读用户已达4.3亿人,人均数字阅读量已达12.4本,人均单次的阅读时长达到71.3分钟。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传来信息:我国数字阅读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古往今来,人类信奉"开卷有益"。在"e时代",数字阅读能否延续人类对阅读的神圣感?

  数字科技:提供更多阅读可能

  戴上增强现实眼镜,翻阅手中的画册,原本的平面图像立即化为立体模型。使用虚拟现实设备,观众立即回到历史真实现场。一套集阅读、释义、评测、互动于一体的"3D电子课本"令孩子们爱不释手。一家听书企业生产的孙悟空卡通玩具,居然还能讲述《西游记》的故事。

  本次大会设置了媒体融合、5G让生活更美好、聆听经典等13个主题展区,集中展示了我国数字阅读的新产品、新服务,让人感到,数字阅读壮大了读者队伍,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选择——

  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从2016年到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用户的年度同比增幅分别为12.3%、13.4%和14.4%,呈现加速增长状态。

  从时间段上看,与2017年相比,数字阅读的"早读"读者快速增长,在7-9点的"早高峰"时段进行数字阅读的读者占总数的比例从10%左右跃升到了近43%。午间阅读的读者也翻了一番还多。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认为,图文、音频、视频以及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使阅读变得更立体。随着5G技术落地、虚拟技术提升和人工智能发展,数字阅读行业将更好地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

  产业、公益:数字阅读前景看好

  《2018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同时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到254.5亿元,同比增长19.6%,整体市场稳步增长。而愿意付费阅读的读者其占比也从2016年的60.3%增加到66.4%。其中有68.7%的付费用户的愿意付费区间在20元以上。

  这意味着数字阅读产业的前景继续看好。专家预测,面向未来,国家政策仍将继续引导数字阅读质量水平的稳步提升,我国数字阅读产业发展重点将放在全民阅读、新兴出版、媒体融合等方面。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产业将得到持续发展。技术升级赋能深度数字化将提升用户的体验。

  在公益方面,数字阅读产业正在助力文化扶贫和教育资源均衡。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起了"公益性阅读资源捐助活动",全国十家数字出版单位向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部分中小学捐赠了电子阅读器、在线听书机、电子书等数字图书资源。记者从大会上获悉,数字农家书屋和数字阅读产品及活动既丰富了文化扶贫的内容和形式,又提高了文化扶贫工作的精准性。在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控辍保学、健康扶贫、搬迁人口社会融入、引导贫困群众逐步接受现代文化等脱贫攻坚工作中,数字阅读激发着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守正创新:做好引领行稳致远

  从纸质到数字、从读书到读屏,阅读的方式不断翻新,但"开卷有益"的宗旨始终如一。此次大会传递出的一条重要信息就是:数字阅读产业守正创新方能行稳致远。

  伴随着耳熟能详的《少年中国说》的朗诵,13日下午,"诗歌中国"专场活动拉开了序幕。观众王瑞秋感慨地说:"阅读不仅仅为我们的思想插上翅膀,也为我们的感情插上翅膀。"

  《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创建纪实》《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解放战争》《中国古代物质文化》《<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种优秀电子书在大会集中上线,对扩大主题内容数字化传播作出了有益尝试。

  从2015年到2018年,我国数字阅读作品中,网络原创作品占比从69%上升到79.8%,增加了10个百分点,创作者从480万上升到862万。知名网络作家管平潮认为,好的网络文学要体现正能量,好的网络作家要有情怀。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可以相辅相成。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蒋蕾举例说,读者在阅读《人类简史》时扫描书中的二维码,就能观看导读课程,也可在网络社区与他人交流,从而加深阅读体会。亚马逊中国区副总裁刘书说,电子书用户对经典作品仍然喜爱。

  "现在的阅读已经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我们更要提供能够引领读者情感梦想的阅读产品。"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郑重说。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