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4日 星期六

传媒频道: 光明日报:一张屏同样可以读万卷书

传媒频道
传媒新闻 
光明日报:一张屏同样可以读万卷书
May 5th 2019, 00:00, by 陈晨

"今天你读书了吗?"每年的世界读书日前后,阅读总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阅读量为4.67本。在与此相关的很多微博评论中,网友们除了纷纷留言晒自己是拖了后腿还是跑赢平均数外,还出现了另一些有意思的调侃和讨论——"电子书不能拥有姓名吗?""一年看了50多本电子书,想知道这种阅读方式有没有加入统计。""其实我更喜欢纸质书,但电子阅读确实更方便。"……

这类热烈的讨论,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今天,你选择用哪种方式或载体读书?

如今,在朋友圈里,转发"送你一张微信读书无限卡"链接的朋友不在少数;地铁上或高铁上,拿着Kindle电子书读书的人不在少数;起床洗漱或开车途中,选择听书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些现象,对应有相应的数据印证。第16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均有所增长: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6.2%;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和未成年人有声阅读继续较快增长,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近三成的国民有听书习惯;《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

凡此种种都表明,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数字时代的到来,阅读的方式和载体已经发生了变化,数字阅读已经从传统的纸质阅读中分得了一杯不小的羹。针对这种现象,也出现了一些声音,有人哀叹纸质书衰落;有人担忧数字阅读大多是碎片化阅读,属于快餐文化,不如纸质书阅读有深度;有人质疑数字阅读的快速浏览方式,阻碍了人们在思考方式上的优化;有人批评听书是较被动的接受行为,不利于进行对知识的系统化接收和深度思考……

这些观点虽然有其原因和考量,但在笔者看来,着实不必过分担忧,不必将数字阅读放在纸质阅读的对立面。诚然,数字阅读往往利用的是碎片化时间,网络上很多内容也是鱼龙混杂。但平心而论,阅读的深与浅,读书的人静心与否、思考与否、是否有对知识的系统化吸收,与阅读的媒介和载体关系并不大。说到底,人,才是阅读的主体,阅读质量的高低也在人。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人即使是看电子书,也能收获满满;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人即便是翻看纸质书,依然头脑空空。因此,快餐文化、"浅阅读"的锅如果都让数字阅读来背,实在是有失公允。

一张屏同样可以读万卷书,改变的是方式和载体,不变的是阅读的行为。数字阅读代表的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潮流和趋势,它和纸质阅读一样,都在为促进全民阅读添柴加薪。面对数字阅读,我们应主动拥抱,更多地研究如何将纸质书的内容与数字化更好地结合。不管是数字阅读还是纸质阅读,好的内容才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身处"一屏万卷"的时代,图书出版行业的从业者应该研究如何将更多优质、经典的内容投入到数字阅读平台;数字媒介应该考虑如何打造让读者有更好的沉浸式阅读体验的平台;读者应该明确自己想读什么,又读到了什么。这些,才是我们谈起阅读时该有的思考。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