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传媒频道: 在线平台多"充电"不再难 知识消费靠"含金量"支撑

传媒频道
传媒新闻 
在线平台多"充电"不再难 知识消费靠"含金量"支撑
Apr 17th 2019, 00:00, by 齐志明 赵 玥

  图为上海的小学生在松鼠AI教育课堂里,通过智适应系统学习。人民视觉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

  人民视觉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各类知识服务平台和机构多了起来。花钱学知识、长本领成为文化和教育领域新的消费热点,撬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但也要看到,目前一些知识服务平台和机构存在"含金量"不足、消费体验差等问题。亟须强化行业监管,推动相关平台或机构提升服务水平,改善消费体验。

  在线平台多,"充电"不再难

  各类知识付费平台让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有同等学习机会

  最近每逢周末,家住北京朝阳区甜水园的杜颖都到建外SOHO东区的铂澜咖啡学院学习煮咖啡。

  "我爱喝咖啡,但速溶的居多,研磨的虽然好喝,手艺却不到家。后来,经同事推荐,参加了铂澜咖啡学院的'咖啡课堂',授课老师手把手教,让我不仅学会了手冲咖啡和意式浓缩,还学会了摩卡拉花。在网上团购的课程也不贵,很值!" 杜颖说。

  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不少问题。以往,受平台有限、渠道不畅等因素限制,这些难题不容易解决。现在,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各类知识服务平台和机构多了起来:学煮咖啡,可团购报班;学化妆,可关注相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设计PPT,稻壳儿等平台有海量模板可供下载……花钱学知识,成为文化领域新的消费热点。

  "知识消费兴起,是消费升级在精神层面尤其是文化教育层面的生动体现。"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魏鹏举认为,知识消费按照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是服务于各行业专业人士的研究报告和专业资讯;二是依托互联网平台的在线教育;三是作为分享经济表现形式的付费知识消费。

  黄卫鹏是江西鹰潭余江区第一中学的语文教师。以前上下班坐车途中,他都是听音乐来消遣,但近半年来,漫无目的地"听音乐"变成了有针对性地"听书""听课",很多课程内容越听越有味,路上听不完,晚上下班回家他还会继续听,边听边做笔记。

  "我在'喜马拉雅FM'和'得到'等APP上订阅了好些课程,大多属于人文社科领域,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黄卫鹏说。

  蜻蜓FM、得到、知识星球、知乎LIVE、在行……近几年,内容创业成为风口,知识付费领域新平台不断冒出,服务形式多种多样,从推课程、做音频到出书、搞视频直播、做内容电商,吸引了一大批付费用户,市场规模也不断做大。数据显示,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达2.92亿人,预计到2020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元。

  "渠道多了,'充电'学习不再难。"在"得到"专栏作者汤涌看来,各类知识付费平台在细分领域深耕发展,提供大量实用信息、知识、技巧与咨询服务,利用互联网打破时空界限的特点,让不同地域、不同职业的人有了同等学习机会。

  服务体验好,产品受欢迎

  对知识服务供应商来说,供给端必须做优做精,才能提高复购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打开电脑,孩子通过一对一授课在线教育平台与教师练习英语。这是常见的线上教育场景,但下面这一幕就多少有些新鲜了——

  依托人工智能自适应技术,老师能够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专注度,及时调整学习内容和题目难度。这是松鼠AI(人工智能)智适应教育课堂上的一幕。

  "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正在进一步改变互联网教育的形式,推动在线教育从'千人一面'向'千人千面'纵深发展。"松鼠AI智适应教育创始人兼首席AI教育技术科学家栗浩洋说,人工智能已运用到智慧课堂、辅助课程设计、学习进度和成效分析等多个场景,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状况输出个性化学习方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近年来,在政策、市场、技术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我国"互联网+教育"产业发展迅猛。易观监测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7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规模翻了10倍;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1142.6亿元;预计2020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2.96亿人,市场规模为4293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教育部2018年4月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智能教育,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全流程应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当前,互联网教育平台应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构建一整套从学前到学后的评价体系与筛选体系,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与教学需求的精准匹配度,更好满足人们个性化需求。

  线上线下教育也在加速融合发展。美团点评学习培训业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用户通过线上平台报名,再去线下实体店学习的课程,根据购买人数高低,排名靠前的细分品类分别为:音乐、美术、外语、职业技术、学前至高中(K12)素质类教育。

  "知识消费与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以及供给端质量水平密切相关。"栗浩洋认为,对于主要以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服务供应商来说,供给端必须做优做精,才能提高复购率,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数字阅读消费需要丰富选题策划、创新供给形式、增加供给内容;在线教育则需要高质量的师资保障,提供更多个性化的私人定制服务方案。

  发展势头快,行业待规范

  应尽快明确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提高违法成本,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

  "网络平台提供的知识很丰富,但我也栽过跟头、吃过亏。"黄卫鹏说,有些主打商业、管理类的频道或栏目,前几期课程还有干货,到了后面注水明显,"对这类课程,我果断不再续费。"

  知识服务行业发展势头很猛,但也有一些"成长的烦恼":

  ——看起来热闹,但"含金量"不足。"十天给你一流的演说技巧""跟随我锻炼三个月你将拥有完美身材"……这是一些知识付费平台常用的标题,实际授课内容往往质量水准差,完课率低,缺乏完整的服务规范。

  ——"李逵"遇到"李鬼",原创者合法权益受损害。黄卫鹏曾发现一个现象:有的"有声读物"课程,自己花了上百元去买,结果被朋友告知,淘宝、微信群、QQ群有翻录的课程在销售,音效差不多,却只卖几元钱。

  ——付款容易退款难,消费者权益难以得到充分保障。记者采访发现,不少用户遭遇过听了几堂课后想退款,却找不到退款界面、打售后服务电话总是打不通的情况。细看"购买须知"才发现,平台滥用规则制定权,制定了诸如"一经订阅,概不退款"等霸王条款。

  中消协投诉部主任张德志分析,从消费者投诉看,知识服务领域的问题主要有5类:无资质、虚假宣传、退费难、随意变更服务内容、不开具收费发票或提供有效凭证。据统计,2017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教育培训服务类投诉1.03万件,2018年上升到2.05万件,增长近1倍。

  "针对这些问题,要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应尽快明确主管部门的监管职责,明确行业规范,从源头上治理"高承诺、低兑现"等问题。

  "相关服务平台和机构要负起责任,改善消费体验。"栗浩洋说,比如在线教育行业应明确一定的准入资质、技术标准等,以保证基本的教育服务品质;打造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服务水准。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认为,建立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对行业长远发展很有必要。建议相关平台建立客观独立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对于发生的知识付费交易纠纷,应完善解决渠道,探索建立仲裁机制,必要时应诉诸司法程序。

  延伸阅读

  用户更愿意为有用内容付费

  自2016年以来,知识付费在国内互联网行业迅速兴起。经过几年快速发展,知识付费领域逐渐分化,知识付费正从起初很火的商业财经、技能培养等热门领域向更多更丰富的细分领域扩展,内容的深度化、垂直化被视为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的趋势。

  易观智库分析认为,知识付费热潮的兴起,一是由于居民消费结构悄然改变,发展型消费提高;二是得益于移动支付的普及,用户的付费意愿发生了转变;三是用户信息获取方式发生变化,从漫无目的的接受变为主动获取,信息选择行为更为成熟。

  然而总的看来,当下知识付费市场上的一些产品,无论是综艺节目的说话课程、快速解惑的付费问答,或是读书课程,内容多少存在浅层化等特点,往往无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的需求。

  在海量信息充斥的时代,移动支付成熟、消费需求和习惯进一步重塑,用户对优质、有价值的信息需求凸显。

  专家表示,首先,用户更愿意为有用的内容付费。能够帮助他人学习、成长的,在工作或者心理等方面获得提高的,就是有用的内容。其次,面向用户的收费内容必须深入浅出。只有不断思考如何留住用户,如何将内容做精、做优,在专业化领域打造品牌,丰富优质内容产品,提高用户黏性,才能在知识服务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本报记者 罗珊珊整理)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