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传媒频道: 北京市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因地制宜着力“实用型”样板

传媒频道
传媒新闻 
北京市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因地制宜着力"实用型"样板
Apr 16th 2019, 00:00, by 李雪昆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简短的一句话,为融媒体中心建设打了一剂强心针,各地融媒体中心纷纷挂牌,各具特色的融媒体中心争相亮相,各地媒体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快速响应、积极合作,不遗余力地加快融媒体建设的步伐。

为有效助力2020年年底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国覆盖,为给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更多借鉴。《传媒周刊》策划"融媒体中心建设经验系列谈"系列报道,关注全国优秀融媒体中心建设案例,聚焦融媒体中心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融媒体中心建设献计献策。

"朝阳融媒"发展轨迹及矩阵展示区。 本版图片均由张博摄

为什么选取北京市朝阳区融媒体中心作为"融媒体中心建设经验系列谈"系列报道的开篇之作?原因很简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其发展中读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媒体改革精神——务实。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建设,从建设之初到现在,改革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次决策,都在反复强化一个理念——绝不能为改而改,要从理解"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深刻内涵的角度,脚踏实地地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影响力,因地制宜地走出一条自己的融媒体中心建设实践之路。

其有效投入收获实用效果,其做法更具推广和借鉴意义,年均接待近百次全国兄弟区县融媒体中心同仁的调研交流,足以证明这点。其裂变式的新闻生产方式,更足以证明这点。朝阳区融媒体中心采编及行政人员百余人,从业人员数量在北京市各区融媒体中心中属于较少的,但新闻生产量却名列前茅。新的生产方式催生出新的传播格局和效果:拥有8个新媒体发稿终端,年均出版报纸720万份,年均制作视频1.6万分钟,新媒体平台发布内容数量比往年增长了700%。融媒体平台覆盖用户近百万,累计阅读量突破1亿。这个数字,现在每天仍在刷新。

"融"与"合"同步推进

"北京市朝阳区委高度重视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区委书记亲自调度,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财政投入专项资金给予支持,从融合之初,就将新闻外宣、媒体平台建设以及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媒体舆情监测与处置等工作职能,全部融合在区融媒体中心,力争将区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朝阳区新闻信息发布的中心、百姓反映诉求的中心、政府政务服务的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网上中心。"时任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广电新闻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潘竞介绍说。

成立后的朝阳区融媒体中心,重构采编发体系,优化采编发流程,建立健全体系流程,构建了"一报一台一网两微一端一抖"7个融媒体平台,通过技术手段打通了平台彼此间的壁垒,实现从"分灶吃饭"到"并灶生火"的转变,生产能力、聚合能力、传播能力显著提升,利用符合圈群传播特征的方式,更广泛地吸引用户、黏住用户。

数据显示,"朝阳群众"抖音号上线半年,播放量已超过6400万;客户端视频直播,每场均超过10万人在线收看……这对于一个区级融媒体中心而言并不容易,这其中,信息全覆盖的作用不容小觑。

媒体融合发展,关键在于融为一体、合而为一。采访中,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在建设过程中将"融"与"合"分开着力、一体推进的理念,让记者印象深刻。

在"融"的方面,以"融"为理念,以"融"为方法,以"融"为手段,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实现平台、信源、产品、渠道、技术、人才、数据、媒资管理八方面的深度融合,让主流媒体声音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

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各平台之间的互通互融,促进生产要素有效整合,深度融合中产生聚合共振效应,新闻宣传的有效性和感染力显著提升。记者手中的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榜样""朝阳融媒"共制作各类新闻产品超过80个,新媒体阅读量(播放量)近440万次。通过互动式、嵌入式、体验式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产品,"朝阳融媒"的宣传报道,与"朝阳群众"对上了话、交上了心,适应了分众化、差异化传播需要。

在"合"的方面,针对朝阳区区域发展不平衡、年均媒体舆情基数大;国际化程度高,舆论环境更为复杂;基层自办政务媒体多,管理不够深入规范等特点,朝阳区融媒体中心依托区内各委办局、街乡,建设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分中心,形成"1+43+N"多层多点构架。目前,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建有分中心54家,实现全区43个街乡全覆盖、全管理。根据区域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特色亮点内容等策划宣传,区融媒体中心与分中心同策、同采、同发,围绕"我爱你,中国""北京榜样"等主题宣传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服务保障等重点工作,通过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朝阳群众"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不断提升,使得社会的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分中心的建设便于向下传递党委政府声音,向上传递基层鲜活新闻的素材,更节省了人力成本,极端天气下还能克服多方制约。"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分中心建设的负责人介绍,全覆盖是目的,但少不了全管理的机制。"我们会对分中心进行监管,每月有统计报告,包括各分中心发布的新闻报道数量、内容传播效果等,防止僵尸账号、平台的出现。"

"技术平台研发时,维度、要求、流程都是由我们提供方案,技术公司负责实现,这保证了平台应用更有针对性。仅舆情方面,4000多个关键词都是我们在工作中梳理、总结、筛选出来的,在使用中的适用度会更高,毕竟只有自己更了解自己。"朝阳区融媒体中心技术部负责人说。

管用实用好用才是硬道理

以技术为驱动、以流程为驱动、以绩效为驱动,助推着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媒体融合不断深入。

在技术的助力下,每天下午通过视频会商,区内各方可以多方共同汇报选题策划,通报新闻线索,确定重点稿件,布置采编对接。"以前分散办公的情况下,整体意识、联动性都不够,而现在提高了新闻信息的丰富性、选题策划的针对性和统筹调度的系统性。"朝阳区融媒体中心总编室负责人介绍,融媒体中心建设前,媒体采访不同平台分散进行,人员投入大、成本高,现在培养大家一专多能,充分发挥了采访小组作用。

"去年我和同事三人,跟着朝阳团去上海参加进博会的报道,我们有人对接媒体组织发布会、写新闻通稿,有人负责拍摄视频、粗编视频,我是负责拍照、写动态消息和编辑小视频,并第一次客串了出镜记者。"朝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天一介绍,每日会商会的统一调度,前方与后方人员密切对接配合,3个人完成了进博会朝阳团的采访报道任务,"我有一种网红的感觉"。

不容否认,在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大潮下,有些地方出现建设前期注重外在硬件,而非内外兼修的方式,这也致使融媒体中心的多平台未能产生影响力的提升,而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强调的是——管用、实用、好用。

"借船出海"可以有助于解决频繁迭代的需求,区融媒体中心既应是内容生产的"生力军",也应是汇聚传递优秀内容的"中转站"。对内,融合区属媒体渠道,实现"记者一次采集、编辑多种生成、渠道多元传播";对外,融通中央和市属媒体、市场化媒体机构和社会单位渠道,借助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北京日报社、北京电视台、北京青年报社等媒体渠道,传播"朝阳声音"。

当然,爆款的出现往往并不只是硬件迭代投入才可以制作完成,需要的是智慧和创意,做出优质的产品才是关键,不要为了追新而追新,为了迭代而迭代,应该回归到内容产品的本质上。今年春节前夕,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借助新华社客户端推送的"朝阳夜景"短视频,单条内容点击量超170万,合作共赢,让双方尝到了甜头。

"前沿技术我们要密切关注发展趋势,但对区融媒体中心而言,过分追求技术更新并不可取,毕竟其技术尚不成熟会带来迭代频率高、成本大。虽然区里无论是领导,还是财政资金,都非常支持融媒体建设,但是一味追求技术资金的投入,对区融媒体中心而言,我觉得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我们要建好,更要用好区融媒体中心,合理有效使用资金。"朝阳区融媒体中心技术部负责人表示,一项投入就要将其利用得足够充分,而不要将时间、精力、资金专注于技术的迭代上。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朝阳区融媒体中心人员采取了编制人员与灵活用工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激发人员队伍的积极性、创造力。

以创造融媒精品为导向,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对稿件、人员、部门等进行量化评分,通过稿件类型、报道内容、发布位置、点击量、转载量、影响力等不同维度的评价标准,细化绩效标准,推行了"基础绩效+优稿优酬"的考核方式。

进一步了解中得知,去年他们更多采取鼓励性机制,记者在新媒体发稿件,除了稿费外每条再多发一部分绩效。而今年,随着融合程度的不断加深,在传统媒体发稿只能拿到标准稿费的60%,而更多地向新媒体发稿奖励倾斜,在新媒体方面更注重质量型,对于点击量较少的"无效新闻",甚至还有倒扣机制。

"采访是有成本的,版面、时段的呈现也是有成本的。因此,采访的内容需要展现出有效性,必须实现传播力,因为没有传播力就谈不上影响力,没有影响力更谈不上引导力和公信力。"潘竞说道。

"在这样的绩效机制激励下,采编人员的收入也拉开了档次,这就促使我们在采写编的过程中需要动更多的脑子,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如何让信息更好地被受众所接受。"张天一说道。

而在有效性与实用性方面,朝阳区融媒体中心注重拓宽各平台承载功能,新闻+政务+服务+活动+舆情……"朝阳融媒"不断丰富"新闻+"内容。潘竞介绍,当时,在推动朝阳区融媒体发展之初,他们就加强顶层设计的考量,"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不仅要把最有用的信息传递到"那儿",更要把最实在的服务送达到"那儿"。以"北京朝阳"客户端为例,在已有的46项服务基础上,将持续拓展实用性服务,整合申报审批等行政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性,基本实现了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实现政府服务"一端办理"。

绩效驱动实现"反哺"

朝阳区融媒体中心不是为了融合而融合,为了建设而建设。据介绍,从2015年"北京朝阳"客户端上线以来,就在探究报纸、电视怎么能够跟新媒体融合。前期进行了多个试点,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才搭建了区融媒体中心。通过前期探究的过程,大家不但在心理上有了适应,而且还培养了一批融媒体的业务骨干。有了这一基础,再加上相对健全的机制,让一切都变得水到渠成。

实践过程中,朝阳区融媒体中心不断强调着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扁平化管理的必然性。在采编方面,他们将报社、电视台、微信、客户端、抖音按平台划分,调整为采访工作部、视图工作部、文字工作部、事业发展部等按产品类别划分,打破了媒体平台的概念和界线。

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采用自收自支方式,取消商业广告,让采编与经营完全分开。而对于如何实现赢利的问题,朝阳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刘振山解释说,一方面通过承接报纸专版、电视专题、新媒体互动活动,以及拍摄项目等,实现一定收入;另一方面,鼓励采编人员生产公益广告,参评奖项,获得北京市的各项奖励,这些都为融媒体中心建设实现了"反哺"。同时,这种"反哺"也鼓励了更多采编人员持续地关注与投入精力,实现了良性循环。此外,融媒体中心还为区内单位制作内刊、运维微信公众号等工作,实现了中心每年运营的经费保障。

当然,在运营过程中,朝阳区融媒体中心也体会到了发展中遇到的阶段性问题。比如采编人员在职称评定、晋升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希望相关政策能够尽快落地;比如区县平台刊号、呼号问题,导致的记者证、互联网视听许可证等办理方面遇到的限制;比如针对区融媒体中心这一新生事物,专家评审过程中出现的政策理解、观念更新等问题。

其实,在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还需更多的互联互通,更多的政策落地,更多的机制保障,促进各区各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记者 李雪昆 实习生 张博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