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会忍不住去一个安全感满满的群里,放送、连播个人生活的"狗血剧"。当你毅然决定把"生活频道"安置在这样的群里,你就释放了一部分需求强烈的表达欲,例如求安慰、求肯定、求共情。那么问题也来了,作为"剧集创作者",你需要对群中其他看客负责吗?
首先,你的"观众"愿不愿看?你是否选对了定位精准、耐心十足的理想受众?
我的大学同学大林,硕士毕业后闯荡杭州一家创业公司。他平日特别热衷于到朋友闲聊群里分享各种热点新闻链接,发表观点。而最近由于很不适应新上司,他忽然开始每天在群里连载自己视角里的"暗黑系职场宫斗戏"。
在这个包含6人的老友群里,其他5个成员都在传统国企上班,注定与大林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职场空气中。大林所在的创业公司很年轻,接手项目又极具挑战,"在刀尖上抢饭吃",职场人际关系管理机制也相对扁平化。
大林每日在群里"直播",他的职场江湖听来简直就是惊心动魄、诡谲奇异的"宫斗剧情",还以教育姿态告诫群里其他成员,要敢于挑战上级,展示自己才能和执行力——显然,这完全不适用于国企职场关系氛围。
起初,群里"观众"觉得新鲜,还会和大林积极互动。可大林过于频繁、密集地"灌输"他的经验论,并且以此理论体系"diss"其他成员处事温吞,不敢超越自己。自然而然,大家心里渐渐都写满了不愉快。
"没有人乐意长年累月被强制塞一嘴不合口的食物吧。"一名"观众"另外重新拉了聊天群,让老同学的社交生活频道,回到那张贴合自我生活的"节目单"。
而假如你运气不错,"节目单"未引起他人不适,那也会碰上一点儿麻烦:但凡"开播"个人剧情后,你恐怕再也无法随意"停更",最好保持更新,告知"观众"后续剧情。
我的朋友桐桐性格多愁善感,是大学同窗姐妹群里的"言情偶像剧"担当,且剧集标签是"虐恋"。她的"狗血剧连播"往往以暗恋开头,当她对一个男生充满好感后,便在群里兴奋描述"冥冥之中爱情光顾的起点"。
桐桐的爱情观挺主动,她卖力在现实中推动剧集发展,而其他同学也自然在微信群里获得了"VIP纯享版追剧体验"。
但是桐桐又是敏感的,情绪大起大落,就如有首歌唱的一般:"爱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忽然暴风雨。"桐桐时常会在某一天忽然崩溃,情绪失控。其他姐妹都吓得赶紧安慰起来,而她接收完微信群里的"观众弹幕"后,常常沉默着,接连两三天都没有回应和发言。
3天后,终于有姐妹小心翼翼@桐桐,问心情好些没?桐桐则如同变了一个人,不屑地说:"好奇怪,我状态早就OK了,你们觉得我很脆弱吗?"
可没过多久,桐桐又陷入低落情绪,在群里宣泄,然后又"默默背着观众调整好了"。
这种让大家感到突兀的"反转",反复重演过数次。桐桐告诉我,她想要获得安慰的方式,就是在群里随时表达而已。究竟"观众"的反馈和建议如何,并不是自己会有所期待的安慰结果,另外,她感到也没必要想着"通知观众"随时更新后续。
但别人的理解视角是相反的,群里一个朋友认真地对桐桐说:"既然你选择在群里分享,也许该及时告诉我们你的状态变化,否则我们对你处境的理解和安慰永远是不合时宜的,同时你对倾听者也不负责任。"
或许是当下年轻人往每个亲密聊天群注入太多感情,这一池水,既有你精力充沛的倾诉欲,也有他们对你表达内容的索求欲。群中每个个体,都在各自渴望,又彼此需要。
所以,如果你不是只想把这个亲密关系群当作一个镜面,一个树洞,那还是请对"看客"负责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