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从本期开始,本刊开设《县级融媒》栏目。此栏目是在全国县级融媒体建设掀起高潮的背景下开设的。2018年8月21日—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中指出,"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有利于整合县级媒体资源、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2019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对县级融媒体建设给出了正式标准和规范。
可以预见,2019年是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关键年份,在众多利好政策的综合作用下,将会有更多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挂牌。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将切实提升媒体"四力",发挥其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作用,打通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最终实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目的。
本栏目选取学术研究、经典案例、经验总结、意见建议、反思、访谈等类型文章,不拘泥于形式,重在从经验探索层面揭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具体操作和务实研讨。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并积极参与栏目互动,共同把脉县级融媒的发展走向。投稿邮箱:zhongguobaoye@163.com。咨询电话:010—65363831。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到底应该怎样建,本文以自身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思考给出了参考答案。文章分析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地位、定位、功能,给出了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明确的三个方向和要处理好的四对关系,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四个解决方案。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 中心定位 功能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为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明确了方向。会议强调,要坚持管建同步、管建并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守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深化机构、人事、财政、薪酬等方面改革,调整优化媒体布局,推进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县级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
建设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当前全国宣传思想工作战线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来,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在规划和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方面有了一些探索和案例,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为什么是"县级融媒体中心"
自从2014年中央提出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以来,主流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融合创新,在产品、平台、经营、机制等维度深度整合。回顾5年的实践,从推进产品融合、渠道融合,到推动平台融合、生态融合,主流媒体不断拓展阵地、改革创新。如今,媒体融合发展到了关键节点,就是如何从各个媒体机构"单打独斗""各自为政",转变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向着中央要求的"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迈进。
在我们看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正是构建这一现代传播体系的关键部分。这与当前中国县级媒体的地位和现状相关,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
一是"十分重要"。县级媒体是最基层、最贴近群众的媒体单位,构成了思想舆论工作的"底盘"。作为党的新闻机构,县级媒体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地方政府施政举措方面具有权威性,可以打通信息沟通"最后一公里",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地方媒体,县级媒体具有信息资源独占性,是当地新闻资讯和各类信息的聚合平台,在为当地群众做好本土化、精准化、特色化服务方面有天然优势;作为基层媒体,县级媒体具有贴近性,了解当地民情民意,有着为受众提供针对性服务的基础,且更容易获得当地群众的关注和信赖。
二是"相对薄弱"。中国县域版图广阔,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千差万别。不排除一些县财政优渥、资源丰富,媒体融合发展走在前列,但很多县级媒体都面临着缺人、缺钱、没思路的窘态,无法更好地发挥职能,急需推进改革。首先,内容单一、创新不足,受人员专业水平、设备条件、地域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县级媒体缺乏高质量的精品内容。其次,资金缺乏、人才流失,近年来,县级媒体广告收入呈断崖式下滑,加之财政投入有限,资金不足也致使优秀人才流失。再次,新媒体冲击加剧。很多县级媒体底子薄、发展慢,是最先受到新媒体冲击的,生存空间被日益挤占。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商业互联网公司为争夺用户,正在积极推进所谓的"下沉战略",把目标指向了包括县域用户在内的"小镇青年"群体。"快手""趣头条""拼多多"等活跃于这一细分市场的互联网商业平台的迅速崛起,也印证了该用户群的巨大潜力。商业互联网公司的利润属性与新闻宣传机构的公共属性的差异,决定了有关商业行为在导向性和服务性上的不足。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更应当尽快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实现渠道下沉和资源整合,聚集用户并建立用户黏性,构建起新型平台,真正履行"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定位与功能
中宣部在2018年9月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提出,"要努力把县级融媒体中心建成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要做好整合媒体机构、建好采编中心、统一技术平台、加强队伍建设工作。"
这里点出了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定位与基本功能。
1.主流舆论阵地
作为基层主流媒体,县级媒体需要承担引导群众、教育群众的职责,以本土视角来传达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不同于传统的县级媒体,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主战场应该在互联网上,围绕互联网建立起以新媒体生产和传播为核心的一体化运行机制。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能够整合报纸、广播、电视、户外屏、网络等各种发布平台,以及各局办政务媒体机构,转变单个媒体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形成功能完备、覆盖全面的传播矩阵,推动主流声音入脑、入心。
2.综合服务平台
综合服务平台,即"媒体+",助力当地建设"智慧城市",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手段的现代化。
作为综合服务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直接面向基层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有效聚合和运营地方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文化服务和便民服务等,提高在线办事能力。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实现用户、数据和资源的聚集,产生强大的用户黏性,提升互联网媒体的服务价值。
3.社区信息枢纽
信息的共享共建和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是信息枢纽的本质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对接和统筹媒体、政府、企业、社区等各种端口,把各种信息和服务整合到同一个互联网平台上来,成为向不同社区、村镇提供全方位、地域化信息的重要枢纽。
作为社区信息枢纽,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充分依靠社区生活场景,利用移动化、精准化、社交化的信息互动,高效调度本土资源,在本地化的多元主体参与、沟通、对话中创造更多的社会共识,产生协同价值。
总之,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是发布信息、掌握舆情的新型媒体,更是广泛连接群众、提供综合服务的互联网平台,是国家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手段现代化的工具。
如何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作为人民日报媒体融合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负责建设和运营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建设"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构建面向全国党媒的内容共享、技术共享、渠道共享、人才共享、盈利模式紧密协作的公共平台。依托平台建设积累的技术能力和经验,公司帮助部分区县成功建设了融媒体中心,例如太仓日报融媒体中心、延庆区融媒体中心、顺义区融媒体中心等。我们认为,县级融媒体中心不是传统媒体的简单合并,不是县级党报和广电"谁融合谁"的问题,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用好互联网思维,首先要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坚持面向互联网。互联网是主阵地,不能拘泥于传统媒体的固有思维和模式来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不能"新瓶装旧酒",走到已有传统媒体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路子上去。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直接面向互联网用户;要打造移动互联网平台,全方位聚合用户数据与信息,强化运营拓展作用,深度服务本地用户。
二是要突出平台意识。县级融媒体中心虽然规模小,体量不及省级或市级媒体,但它同样具备平台特性,可以整合资源、聚合用户、分享产品。大数据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不仅是信息传播平台,更是数据集成平台、便民服务平台。例如,延庆区融媒体中心将原有的电视、广播、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媒体形态融为一体,参与区内的地区社会治理,实现"新闻服务+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的全覆盖,最终成为一个信息综合平台、政务平台、民生互动平台。
三是要注重能力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重在能力,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技术支撑能力,能支持业务发展,可进行数据分析,通过热点挖掘、个性推荐、传播效果反馈等功能助力新闻传播和综合服务;内容传播能力,打造一支有互联网思维、适应新传播业态、高素质专业化的新闻队伍;资源整合能力,与县域内政府各部门、各社区、各乡镇、各企业,甚至所属市、所属省、邻近区县等资源进行对接。
县级媒体可以充分借助外部力量,与中央新闻单位、高校、研究机构联姻,通过"借船出海"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通过技术合作、渠道合作、经营合作等实现融合。
在实操层面,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还要厘清几组关系:
一是处理好技术与业务的关系。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是业务的基础支撑。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技术平台建设是重点和难点,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营的资金与人力投入较大,因此一定要避免做无用功,而应围绕业务发展来构建。技术平台的建设,应该聚焦"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三大功能,结合地方特色,整合各类资源,重塑业务流程。
二是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没有一种包打天下的统一模式,也不是简单地安装一套操作系统,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媒体属性和服务属性出发,个性化规划建设、部署实施。中央和省级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经验,县级媒体融合可以依托前者的资源,借鉴前者的模式。有些地方,省级或市级宣传部门统一部署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这样做既能降低成本、加快推广速度,又可以有效整合资源,但要避免用一种模式、一个方案套用所有地方。每个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历史环境和媒体发展程度都有所不同,需要因地制宜,体现出特点和亮点。
三是处理好媒体属性与服务属性的关系。县级融媒体中心既有媒体性,也有服务性。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不仅要做好新闻报道、正确引导舆论,还要与互联网服务、移动政务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对接打通。例如,太仓日报融媒体中心建成后,将新闻服务作为县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将自身采编优势与社会治理相结合,进而实现媒体服务与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融合发展。
四是处理好内部融合与外部融合的关系。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县域内部的媒体机构加以整合,重塑采编和业务流程,实现真正的内部融合。同时,单个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资源终归有限,需要遵从互联网思维,对接好外部的各级媒体以及各类商业平台,利用好外部资源,更好地满足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总要求。
可能出现的问题与相应对策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一项带有系统性、创新性的工程。在各地探索、推进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成功的案例和样本,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苗头,需要加以避免。
一是前期准备和调研不足。有的地方急于要资金上项目,前期准备和调研并不充分。同时,供货厂商们纷纷推出所谓"县级融媒体中心解决方案",四处推介。这些方案往往只是对现有技术产品和系统的重新包装,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容易产生误导。二是对核心业务缺乏清晰认识,没有想明白县级融媒体中心究竟要做什么、怎么建。比如,有的地方把融媒体中心建设简单理解为现有广电或者报纸技术系统升级,或者把上级单位的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简单复制,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三是出现贪大求全的苗头。少数地方在制定建设方案时,盲目追求"高大上"。四是存在"重硬轻软"的倾向,将建设重点放在了空间改造、数据中心、演播室等硬件建设方面,对于机制体制、业务流程、人才队伍、渠道资源等"软"的方面重视不够,着墨不多,有可能造成"设备进来了,流程却走不通"的尴尬局面。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一是确立"业务优先"的建设思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首先应当做好业务设计,重点是业务流程再造、机制体制创新、渠道资源整合。通过业务和机制体制方面的全新设计,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与积极性。技术层面的解决方案,应该以业务为先导,为业务服务。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二是坚守"实用适用"的建设原则。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要树立"新闻+"的理念,同时充分考虑到地方差异性。不应当照搬照抄,而是深入调研,构建一套适合自身实际的机制体制、业务流程,培养一支全媒体人才队伍。特别是在技术方案确定和设备选型上,建议以"实用适用"为原则,结合各县实际选择技术实现途径,建设技术平台。
三是技术运用要"软硬并重"。对媒体融合来讲,技术是"硬件",机制是"软件",人才是关键。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中,应避免追求技术和设备绝对的先进性,而应当创造、创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应用场景",本着适用性原则,运用新兴传播技术。
四是重视数据技术的运用和数据安全。县级融媒体中心最直接地面向基层群众,要发挥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应当在"用户思维"基础上,有效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数据平台与本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社会治理平台的融合,最大化地发挥地方数据的功效。同时,也应在方案确定、厂商选择等方面,充分重视数据安全工作。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
参考文献
[1]宋建武,乔羽.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新时代治国理政新平台[OL].新闻战线微信公众号,2018-11-6.
[2]栾轶玫.信息传播与公共服务: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双融合"[J].试听界,2018(9).
[3]瑞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四三二一"布局[OL].传媒内参微信公众号,2018-9.
责编/张晓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