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日 星期三

传媒频道: 电视剧现实主义创作将成主流 避免“唯数据论”

传媒频道
传媒新闻 
电视剧现实主义创作将成主流 避免"唯数据论"
Apr 3rd 2019, 00:00, by 李婧璇 王坤宁

3月27日,2019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春季)期间,由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北京影视版权文化促进会、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承办的中国电视剧编剧(北京)论坛举行。

对于此次论坛的3个关键词"原创""数据""类型",作为论坛主持人的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现场这样阐述:"原创"等于原点+创新,把握住创作的原点,创新方向才不会出现偏颇;"数据"等于数字+依据,正确评价大数据,才能使其成为创作的依据;"类型"可以看作类别+有型,是影视创作过程中避免程序化、同质化的关键环节。

遵循创作规律

文艺创作有其自身规律,也要能守住其创作底线。论坛上,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局长杨烁从行业管理的角度,阐述了文艺创作中如何把握好"五对"需要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主旋律与多样性相统一,坚持方向与速度相统一,坚持管理与发展相统一,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创作的规律有很多,艺术角度、创作角度不尽相同,我们要遵循创作规律"。

文艺创作要与时代同步伐,为时代明德。在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会长刘和平看来,所谓"用明德引领风尚",即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一个创作者最高的德就是"不失诗人温柔敦厚之旨",是对笔下的每个人物都取一种"理解之同情","明德既是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道,也是明编剧的专业之德"。对于当下电视剧创作中呈现的一些"非人之人",即恶到无以复加,刘和平提醒道:"凡是情绪上的恶人,不值得写进我们的作品。"

编剧申捷认为,"明德"是创作的关键,"创作者需要把时代的伟大与人性的高贵转化成让人感动的人物和故事,把文学经典转化成年轻人喜爱的影视作品,把苦难转化成希望"。

2018年北京电视剧生产制作呈现出"一降三升"的特点,即总体数量下降、现实题材攀升、总体品质提升、市场口碑上升。事实上,"一降三升"同样能够概括过去一年电视剧整体发展情况。

在此形势下,该如何进一步加强引领服务,推动新时代电视剧精品化创作、高质量发展?杨烁表示,北京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精品创作生产的"北京模式",注重加强改善营商人文环境,紧盯重点企业、头部企业,打造种子库、项目库、片单库,引领项目孵化,强化跟踪服务,利用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频发展基金,确保重点项目"抓得主、叫得响、推得开","我们一定为大家当好联络员、服务员、信息员、推销员"。

避免"唯数据论"

影视制作方通过数据分析找到目标受众,挑选演员的过程中依据演员各项指数进行参考……随着影视创作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已成为影视内容创作的重要参考指标。尤其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不仅被运用于流量预测,还能够在剧本评估、角色选择、编播策略等方面发挥作用。

"大数据不是指数据多,而是来源于互动性数据,所以大数据的核心是对大量、海量的互动性行为的记录和记载。"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看来,来源于互联网、新媒体的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不同的观众、观众不同的需求,以及针对这些不同观众和不同需求的最恰当的表达。

例如,大数据可以用来预测流量和投入产出的比例;通过AI来选剧本和选角;通过自主研发的APP,实现角色和演员间更精准的匹配……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以爱奇艺的实际情况为例,分享大数据如何实际应用到创作过程中。

据葛承志介绍,如今,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已经全面嵌入爱奇艺长视频投、编、制、播的全生命制作周期中,爱奇艺去年采用的剧集"热度值"指标正是基于大数据的动态评估数据。内容热度更能体现剧集在当前市场上的表现,葛承志将其形容为"人的体温",能够动态地表现用户的观看行为,以及内容质量。

在优酷,一款被称作"鱼脑"的大数据产品也在为内容服务。"年轻用户喜欢哪些环节,老一辈用户喜欢哪些环节,都可通过内容的拖拽度、用户的口碑度和互动度看到。"阿里大文娱优酷总编辑张丽娜以热播剧《都挺好》为例,讲述平台可利用大数据为每一个剧作描绘精准的用户画像,"我们希望把用户在平台上的互动和反应更好地提供给编剧,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动角度"。

大数据为电视剧的制作播出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依据,但不是最终决策。正如葛承志所说,除了热度值外,其余的AI和大数据应用,都是对人脑的辅助,最后的决策、制作、选择,还是要回归人的理性选择。

"不能做数据的奴隶。"尹鸿认为,创作者可与互联网平台加强合作,获得相应的数据,但要避免"唯数据论"。"数据永远是参考,不是判断创作好坏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标准。数据可以告诉我们,只有重复的失败,但是没有可以复制的成功。"尹鸿强调。

刘和平认为,数据和流量是指导影视创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盲目迷信数据而与实际情况脱节,最终也只能将作品推入尴尬境地。

"现实感"仍是焦点

在本届论坛中,"现实感"仍然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2018年,现实题材剧集数量井喷,在国产剧集市场中占据了半壁江山,但与此同时,剧情悬浮、偶像化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对此,申捷结合自身实际创作经历,呼吁"创作必须要扎根生活"。申捷说,自己"创作生涯的第一颗扣子,就扣在了生活这个眼上"。在他看来,作为编剧,剧本创作不能脱离实际、沦为空想,应该让现实生活成为创作的源头活水。

"在内容产业化的进程中,取材于真实生活的作品,更容易引发线上线下的深刻互动。年轻人在观看了剧集后,会自发地去剧集中所提及的历史遗址进行参观。"张丽娜认为,好的内容,不仅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最后还会带领观众回归生活。

"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能反映人民的美好生活,反映真正的中国样貌。"张丽娜以《这就是灌篮》为例,讲述优酷近年来逐渐加大内容走出去的力度,让更多的中国内容"出海"成为努力方向,"美国是篮球大国,但我们向他们展示了中国在这方面的创新模式"。

现实题材要关注百姓生活,才能引发共鸣。广东广播电视台台长蔡伏青以两部长寿的粤语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和《七十二家房客》为例,讲述受到群众欢迎的现实题材作品的特点。这两部电视剧,都描绘了小人物在不同的年代里,呈现出的不同生活形态和不同生活样貌,并从中体现了大主题。此外,剧中场景和人物,还做到了开放化、本土化和鲜活化,做到了为本地群众讲故事。

"积极的现实主义,就是既能发现生活的困境和困难,又能够让我们看到希望,既要看到现实又要超越现实。"尹鸿认为,未来,积极的现实主义创作会成为主流,因为其能建立价值观的普及。在他看来,"所谓的现实主义或者其他类型无非就是表达两个东西:事实如此地生活和应当如此地生活。我们通过一种艺术的选择让它得到最好的表达"。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By using Blogtrottr, you agree to our policies, terms and conditions.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